"理想国 |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"出版的书籍

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:大师与我们的时代(聚焦19个世界一流当代艺术家和组合,揭示当代艺术的隐秘知识 理想国出品)

面对当代艺术,一百个人,会有一百种解读。

策展人奥布里斯特自20世纪80年代起,就开始有意识地采访接触到的艺术家,并记录下来,至今已经积累了近2000小时的录音素材。谈笑中,他本书收录的是他与19位(组)当代重要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对话,其中包括大卫·霍克尼、吉尔伯特和乔治双人组、格哈德·里希特、路易丝·布尔乔亚、雷姆·库哈斯、奥斯卡·尼迈耶、扎哈·哈迪德,等等。他们都是(或生前曾是)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,如被誉为“英国艺术教父”的大卫·霍克尼,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路易丝·布尔乔亚,“行为艺术之母”玛丽娜·阿布拉莫维奇,建筑风格独特又备受争议的建筑师雷姆·库哈斯、扎哈·哈迪德,曾参与修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奥斯卡·尼迈耶,等等。

在轻松的谈话中,艺术家与建筑师阐述了自己创作中面对的个人及社会问题,具体作品的创作思路,未来的创作计划,乃至对年轻艺术家的建议,等等。通过此书,我们得以看到他们的灵感来源,了解背后的创作故事。

本书的写作方式,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家乔尔乔·瓦萨里《名人传》的启发,没有区分艺术家和建筑师,而是将这些同代人视作历史人物进行记录。而事实上,当代艺术家和建筑师早已突破学科的藩篱,在多个领域进行着跨界实践。无论从写作方式还是内容来看,这本书都“很当代”!

19篇对话,19位(组)艺术家,浓缩了当代艺术的19种面貌,折射出当代艺术的丰富形态。我们亦可以通过艺术家之眼,审视我们生活的时代。

放牧人生:湖区故事

【本书看点】

★一个有关传承、根源和归属的故事,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。

——詹姆斯•里班克斯以隽永清新的文笔,带领读者体会牧羊人的一年,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记录,这种生活深深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。这是一个关于谋生的故事,关于他周围的人,他的童年,他的父辈和祖辈,在身边的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,他们仍然这样生活和经历着一切。许多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为了离开而努力工作,而这个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些人,他们努力工作,是为了留下来。

★“造就湖区的是牧羊人一百万件看不见的工作的总和”

——在牧羊人的眼里,湖区与风景名胜并无关系。这里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,无关田园风光,也无关诗情画意。放牧、收割、饲养……是日复一日琐碎忙碌的工作,是土地、天气和羊群,共同造就了湖区。他们的祖先一直这样生活,而他们也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。

★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卫报》2015年度最佳图书

——从乡村去到城市,我们称之为人生奋斗;从城市工作中脱身返回乡间,我们称之为远离尘嚣。但牧羊人的选择从无这些噱头。因为对阅读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,他申请并入读牛津;因为对牧场生活与土地的热爱,他又回到湖区继续放牧。放牧的劳作,就是牧羊人的人生奋斗,而乡间与城市的区分,只是因为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土地。

★特别精选32页彩色插图,呈现各色羊群、可爱的牧羊犬、精美的牧羊手杖、让人惊叹的湖区风光,以及牧羊人的五味生活。

【内容介绍】

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忆。

有些人的生活完全由自己创建,詹姆斯•里班克斯不是。他是牧羊人的长子,他的父亲也是牧羊人的长子,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湖区生活和劳作,按季节和活计的需要来安排,几百年来都是如此。如果是维京人也许会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:夏天把羊放到山上,打理干草;秋季到市集上再重新补满羊群;冬天照顾羊群安然过冬;春天里羊羔出生,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,羊群又重新回到山里。

来自古老乡村的这些现代讯息讲述了一个与土地唇齿相依的故事,描绘了一种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历史的生活方式。詹姆斯•里班克斯以隽永清新的文笔,带领读者体会牧羊人的一年,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记录,这种生活深深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。这是一个关于谋生的故事,关于他周围的人,他的童年,他的父辈和祖辈,在身边的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,他们仍然这样生活和经历着一切。许多故事都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为了离开而努力工作,而这个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些人,他们努力工作,是为了留下来。

【媒体推荐】

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流动性和自我实现的时代,里班克斯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里讲述了英格兰小型家族牧场的生活,也讲述了一个有关传承、根源和归属的故事。书中一切充满知识性的描述,因为蕴涵其中的热情和生机,都深深吸引着我们。

——《纽约时报》书评

他在强大而充满宁静冥想的字里行间,构筑了一部21世纪的牧歌宣言。它半是湖区放牧史,半是个人回忆录。精美绝伦!

——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

所有这些都配以完美的音调,像诉说一样流利,又准确地击中人心,在劳作与想象中毫不费力地切换。

——英国《卫报》

一本迷人的书……他继承了父祖辈和祖先们的使命,并敏锐地观察、讲述了定义放牧生活的季节节奏与仪式。

——《纽约时报》书评

物质的秘密:藏在微观粒子里的神奇世界

★法文原版畅销十年,长居法国亚马逊科普畅销榜首

法文第一版于2008年出版,畅销十年,火热程度不输《时间简史》

★物理与哲学的相遇,科学与人文的交会

引入哲学、小说、电影等众多人文元素来诠释科学原理,还原物理世界发人深省的一面

★清晰的问题统领全书,丰富精当的比喻带领普通读者进入粒子物理

以清晰简单的问题推进全文,阅读几分钟即可对一个问题有大概的了解;结合生活场景解释微观物理现象,普通读者也能领会的粒子物理学

★陈嘉映、郝景芳一致推荐,特别适合普通读者阅读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※名人推荐※

本书介绍直到最近为止物理学家对原子及亚原子世界的了解,写得简明扼要。作者不忘时时跟古希腊原子论对照,实际上就是跟我们普通人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对照,格外有助于我们普通读者的理解。

——陈嘉映

如果让我选一个影响现代世界最深远的现代物理学理论,我会选择原子分子理论。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深刻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的关系。物质由微小的粒子构成,这是激光、原子弹、半导体芯片、基因技术、现代制药、化工、黑洞观测等等几乎一切现代科技的基础原理。这些粒子和现象太重要了,但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?本书作者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它们讲得清楚有趣,让读者更了解世界之余,也能感受到科学与人文相互辉映的魅力。

——郝景芳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※内容简介※

原子遵循哪些定律?为什么电子只能有某些特殊能量?辐射从哪里来?真空中充满了什么?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?

本书通过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,追溯了(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)人们探索基本物质的历史。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出发,作者指引我们重新认识无处不在的辐射和神秘的四种基本作用力,同时以丰富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学当前正在探索的问题。

一些时刻

★以打破常规的方式,讲述脱轨的爱情:十九幕小剧场,演尽爱的背面

★一部因网友好评脱颖而出的口碑作品,展现囚禁每一个现代人的情感困境

★豆瓣阅读征文大赛·爱情组首奖获得者短篇小说合集

★小说由十九个短故事组成,这十九个故事彼此独立也彼此联系,关于恋情与婚姻中的欲望、背叛、 欺骗与软弱。

【内容简介】

故事的主线是男女主人公陈年与王麦的情感纠葛。小说创造性地描绘了这对主人公在“平行时空”里,发生的不同故事、做出的不同选择,最终却导向相似的命运。他们像是为自己的人生按下“撤销键”,重新设定每一次开始,在暧昧中试探、较量、纠缠、挣扎,却一次次在绝望中走向永恒的“毁灭之路”。

【编辑推荐】

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获得者作品,这里没有名家评述,只有网友良心推荐:我觉得“出轨”这件事儿,没有比苏方老师写得更好的了。

以非常规的方式,写非常规的爱情。独幕剧式的场景,性感凌厉的语言,无法延展的故事,面目模糊的人物。苏方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形式,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,描述那些非主流的爱情形式:“失乐园”式的危险纠葛、“革命之路”式的苍白破碎、“消失的爱人”式的机关算尽……

透过爱的背面,呈现命运的错位与人性的弱点。那些看似平常的一颦一蹙、举手投足中,藏匿着男女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暗涌。出轨、欺骗、猜忌、报复行为里的不忠实、不坚守、不信任、不勇敢,实则是人与人之间总是错失、永远遗憾、终究破碎的关系,是人性深处那些利己的、贪婪的、懦弱的本质。

看似轻松的沉重之作,折射现代人的爱情困境。在我们飞速运转的生活与高效更迭的情感中,错失、逃避、遗憾,似乎变得无足轻重,苏方的小说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现代人所处的情感困境,和其中那些不可回避的丑陋。但在每个故事的最后,我们不仅看到自己,也理解自己,甚至原谅自己。

【网友推荐】

作者的写作很像外科大夫做手术,她手里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,她下手很稳,精准,一针见血。她的表情很淡漠,然而嘴角带了一丝坏坏的笑。她会不发一言的在结束的时候缝合伤口,然后把你留给她的助手轻轻走开。—novarebirth

苏方的小说很性感,很有范儿,一口京片子,犀利,迅捷,短句流利漂亮,精心琢磨小匕首,凉丝丝,寒涔涔,划人口舌。也是薄荷冻在冰格里,冷手指一颗颗敲进啤酒,哐啷啷响。——粟冰箱

每个人都能从这几个或大或小人物上看到自己,生活就是这样纠结,小美好大失落交迭,男男女女没教科书般深刻的爱情了,但现在人的爱情夹杂在复杂的生活和自己的一片小社会里,剪不断理还乱。——刘剑飞

每个动作描写、心理捕捉都极为生动,言简意赅,入木三分,语言极富张力和活力。故事情节精彩酣畅,描写的人生苦涩悲怆而又不乏妙趣。在故事里,出轨是那么合乎逻辑、理性和欲望、人性的,特容易让我产生共情。出轨这事儿,我没见过比苏老师写得更好的了。——小葵儿

第一本看完之后可以毫不犹豫给五颗星的作品。实在是写得太好了。故事语言干脆利落,仿佛电影分镜般的蒙太奇拼接,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清晰又紧密,丝毫不乱!啧啧称奇!最关键的是好多隐喻用的既精妙又含蓄,就好像吹到最大程度的泡泡糖,少一分气儿则不够饱满,多一分气儿就该爆开了。——大大泡泡龙

Github | Docker | Project